6月的河南城建,初夏的晨光明媚了菁菁校园,栀子花的馨香熏染着又一个离别季,又一批学子挥手告别母校,开启了新的人生航程。伴随着母校的期盼,他们扬起风帆渐行渐远,但他们留下的故事却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了城建的记忆之墙。
王孝娟——奔跑在路上

她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读懂了父母的不易,于是选择自强不息。她勤奋学习,每年都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获得奖学金,补贴学费和生活费,毕业时顺利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她追求自立,崇尚简朴,安于一箪食一瓢饮,借学校勤工助学中心这一平台,长期坚持做家教等兼职实现自给自足。在201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中,她荣获提名奖。她是生科学院2015届毕业生王孝娟。她说:我会毫不懈怠地奔跑在路上。
赵彬彬——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

他是一个执着于梦想的男生。中学时,老师说他的成绩不可能考上大学时,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正在黄河滩做保安,为自己挣学费。进入大学,他没有放纵宝贵的青春流逝,而是更加专注于学习和提高。同学们寒暑回家的时候,他背负行囊走上异乡打工的路,同时也游历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为增强意志,他坚持用七天时间完成了环海南岛骑行。在各种比赛中一次次铩羽而归时,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积极准备下一次出击。有志者,事竟成,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他捧得了国家二等奖奖杯。老师和同学们说,这是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战神”。他是数理学院2015届毕业生、校学生会副主席赵彬彬。他说:我只想每一天都做最好的自己。
301宿舍——结伴同行,是我们传奇的开始
有这样一个宿舍:住在里面的六个姑娘全部考研通过,分别获得了包括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在内的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其中两名同学来自偏远山区。基础最差的同学入校时高考英语61分,数学71分,总分与我校2011级最高录取分数相差183分。差距是那么明显,曾经令这位同学迷茫、彷徨,甚至沮丧、失望。但是辅导员老师的亲切教诲和宿舍姊妹们的相互鼓励给了她动力。四年大学里,六姊妹相互扶持,相互激励,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没有落下一个人。遇上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碰上难心事了,大家一起面对;有人赖床了,大家一起想妙招。四年间,宿舍的六个姑娘荣获励志奖学金和一、二等奖学金13人次,全部达到英语四级以上水平,五人通过计算机三级考试。这个飞出六个金凤凰的传奇宿舍就是三区A座301室。这六朵金花是测绘学院2015届毕业生刘绍英、王玉洁、江雪盈、陈江玲、杨晶晶、张文文。她们说:前进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结伴同行,是我们传奇的开始。
0124112班——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这样一个温暖而充满活力的班级:来自五湖四海的56名同学,在思想上互相激励,在品德上互相砥砺,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围绕成长进步的共同目标,创造了一个温馨的班集体。班里一名同学的父母因车祸不幸离世,切肤之痛牵扯着全班同学的心,大家为他自发捐款救急,并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募捐,用爱心为他点燃希望,用爱心为他抚平伤痛,用爱心陪他渡过难关。为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班级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成员们一起去上课,一起去图书馆。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团队意识,班级建立了课外兴趣小组,成员们一起探讨,一起钻研,一起进步,在数学建模竞赛、结构建模大赛中获得多项荣誉。为了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被“中国大学生在线”、“大河网”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近30次。这个班级是荣获河南省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的土木学院2011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班。他们说: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阳光服务团队——我们会坚持做懂得奉献爱的人
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才更有意义?这是他们一度思索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去福利院,看到那里无家可归的孩子们,一份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自2011年末开始,三颗赤诚的心凝聚在一起,他们开始了志愿者生涯,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青春之旅。
他们曾冒着炎炎酷暑,组成爱心放映团队,到施工工地为工人们讲解安全施工知识,也带去精心准备的电影为他们缓解工作一天的疲惫;他们曾顶着腊月刺骨的冷风,为家庭贫困的孩子组织义捐,义卖,募集资金和御寒衣物,用爱心驱散了冬天的寒意;他们曾四年如一日,定期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为老人整理宿舍、清洗衣被,用儿女般的关爱慰藉老人孤独的心灵;他们还组织不同学院的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分组定时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养护服务,一坚持就是三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他们的宗旨,四年大学生活中,他们先后参与了大大小小百余次志愿者服务活动,每年服务时长超过400小时。他们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阳光服务队”的领头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市政学院2015届毕业生沈晨,省级三好学生、能源学院2015届毕业生林秋桂、刘君伟。三人均荣获河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校园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他们说:生命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奉献,我们会坚持做懂得奉献爱的人。
故事还有很多,一届又一届的城建学子在学校书写了青春的精彩,走出校门在不同的舞台上演绎着人生的辉煌。一个个喜讯相继传来:建筑学院97届毕业生吴建基和2005届毕业生许胜虎共同负责的“平顶山市行政审批大厅”项目荣获了全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土木学院2006届毕业生庞瑞在短短几年时间成长为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2013届毕业生史敏思23岁时就用创新的思维、青春的激情,为自己的创业团队成功争取到了200万元创业投资……他们用自己的足迹,诠释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城建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你:河南城建学院,是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