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首批中层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取得丰硕成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中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拓宽干部的视野,学习同类院校的办学经验,同时作为迎接今年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经党委研究,决定创新干部培训形式,分批对我校中层干部,通过走出校门,外出考察的方式进行实训。
首批中层干部培训考察班,由党委书记李德平教授、副院长陈丙义教授、工会主席许朝民同志带队,17名中层干部参加。自4月16日至4月26日,历时11天,行程5000多公里,途经邓小平故居、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景点,都江堰、灵渠等古代经典建筑水利工程,宜宾学院、黄石理工学院等新升本典型院校。考察归来,李德平书记作了精彩点评和全面总结。
一、本次考察学习的特点
1、领导重视。党委历来对我校的干部队伍的培训都高度重视,每年暑假前后都对中层干部进行理论培训。此次正值我校院级领导调整和中层干部届中局部调整之后,党委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创新干部培训方式,一改过去短期的校内理论授课形式,分批、集中对中层正职和主持工作的副职,采取走出去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进行一次学习培训。4月15日下午,李德平书记对即将参加培训的全体干部作了动员讲话,对于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参观学习的内容作了全面的阐述,并对培训学习取得的预期效果提出了明确要求。党委的正确决策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本次考察学习取得丰硕成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2、精心选择线路和考察点。作为首批培训班的“班长”,李德平书记对考察路线和考察点作了整体的筹划和精心的选择:首先,考虑红色景点的选择要契合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主题,突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意义;其次,院校的选择要跟我院具有可比性、相类似性;第三,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要与我院专业相符;第四,线路尽可能科学合理,不走回头路,以缩短路程,节约成本。李书记一路顾不上欣赏川贵沿途的美丽的自然风光,研究地图路线,电话联系相关人员,既是指挥员,又是联络员,为本次考察学习取得丰硕成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
3、参训人员态度认真,虚心学习。对于新的培训形式,所有参加人员都把李书记的动员讲话牢记在心,看似轻松愉快的旅途,却都感到了内心的压力,充分认识到这绝不是一次游山玩水观光之旅,而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西行取经之行。每到一处,大家都不顾数百公里的车马劳顿,认真的听、看、记、问、议、思。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本次考察取得成功的思想基础。
二、本次考察取得的成果
1、重温革命历史,坚定了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信念。
1.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出生并生活15年的地方。1920年为寻求救国真理,年仅15岁的邓小平放弃尚且殷实的生活,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此后历经几十年革命斗争的磨炼成为我党重要的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经历过三起三落,但其从不消沉,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家宽阔的胸怀。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用他睿智的大脑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一页。“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是邓小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伟大一生的真实写照。培训班向小平铜像敬献了花篮并行三鞠躬礼。
参观邓小平故居 向邓小平同志敬献花蓝
1.2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红军山纪念碑合影
实地、实物、实景,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难与曲折,思想经过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更加坚定了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
2、兄弟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1宜宾学院2011年5月升本。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农八大学科门类。学校提升理念,凝炼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一二三四五”办学思想体系;为实现“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学校凝练了 “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学校凝练了“一二三四”服务社会体系。鲜明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 400佳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个国字号荣誉称号。

宜宾学院座谈交流 参观宜宾学院
2.2河池学院2003年4月升本,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八大学科门类。学院工作目标:进一步夯实本科办学基础,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力度,构建和完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2013年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0000人;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十二五”期末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jpg)
参观河池学院
2.3黄石理工学院2004年5月升本。形成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文、医、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确立了教学型、应用型普通高校的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控制专科教育,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立足鄂东南,面向湖北,辐射全国,重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

参观黄石理工学院 黄石理工学院座谈交流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钟瑞添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桂林医学院党委书记仇小强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各自的办学情况。
三个同类院校均有各自鲜明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通过学习交流,对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都有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将对我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帮助。
3、古代建筑水利工程的经典之作,给我院的专业教学深刻启示。
3.1映秀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该镇几乎遭到毁灭性的重创,其恢复重建世界关注。为了将映秀镇建好,国家相关部门特地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中外规划建筑设计和研究单位及全国著名的建筑师,全面参与映秀镇灾后重建。
现如今的映秀镇用最新的规划理念、最新的建筑材料、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最好的规划设计、最好的施工管理,在建设防灾减灾示范区的基础上,已经成为现代抗震建筑的博物馆。

向映秀死难者献花 映秀新景 映秀地震博物馆
3.2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于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
都江堰工程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
3.3兴安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等,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其设计科学灵巧,工艺十分完美,与都江堰、郑国渠被誉为“秦代三个伟大水利工程”,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参观灵渠水利工程
3.4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起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
西江吊脚楼结构严谨,建筑工匠巧妙运用力学原理,在建筑学方面和美学方面有很高的价值,不仅如此,其浓烈的民族特色,使其成为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江千户苗寨
都江堰、灵渠、苗寨都堪称中国建筑水利的经典代表作,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我院在专业建设方面,涵盖了建筑、水利、道桥等城建类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工程的考察,其精巧的工程设计和建筑质量,必将为我院在专业教学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最后,李德平书记在总结中指出,这次考察是适应新形势干部培训的必然要求,就是要让我们的干部走出校门,开阔视野,见多才能识广。本次考察是四批中的第一批,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考察学习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起到了示范作用。虽然路途遥远,奔波劳累,但却锻炼了队伍,历练了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有意而为之。这种培训形式将是我们今后长期坚持的干部培训形式之一。希望大家通过这次考察学习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并把考察学习到的经验应用到今后的管理和教学中去,为全面实现我校十二五规划作出应有的贡献。